IEK:面板景氣將從高峰走向平穩;台廠面臨兩大關鍵挑戰

2017/10/25

工研院產經中心(IEK)的 IEK-CQM 團隊 25 日發表對台灣面板產業最新觀察並指出,因景氣持續上升、且去年低基期的比較下,初估 2017 年面板產業產值上看 8,980 億元,年增 10.6%。展望 2018 年,台灣面板產業景氣估從高峰走向平穩,全年產值年變動率為 -1.7%~1.0%。

IEK 表示,回顧 2015 至 2016 年,受到全球電子終端產品需求不振影響,全球面板價格持續下探,衝擊我國面板產業產值表現,特別是大尺寸面板等主力產品產值已連三年減退。然而,2016 下半年開始,中國、美國等市場需求止跌回升,中國對台訂單回升,使整體面板產業銷售值、出口值、與主要廠商的營收年增率等均恢復正向成長。

整體來看,2016 全年台灣面板業產值為 8,121 億元,較 2015 年微幅下跌 0.3%。2017 年景氣持續上升,在 2016 年低基期的比較下,我國大、小尺寸面板產值均有所成長,特別以智慧手機為主要應用的小尺寸面板大幅成長逾 20%。初估 2017 年面板產業產值上看 8,980 億元,年增 10.6%。

展望 2018 年,IEK 指出,面板產業景氣將從高峰走向平穩,IEKCQM 預測台灣面板產業產值年變動率為 -1.7%~1.0%,主要受惠於歐美經濟穩定,終端消費市場增溫,有利延續面板產業成長趨勢。其次,中國需求回升加上十一長假備貨潮啟動,預期外銷訂單持續增加;加上國內業者朝公共顯示器、車用面板、電競面板等利基型產品或高階技術發展,產品結構調整對獲利有正向幫助。

不過值得注意的是,中國面板新產能陸續開出,2018 年後整體供過於求的壓力將逐漸放大;大尺寸面板價格開始鬆動,加上中國高世代產能加入,恐增加價格下跌空間。而 IEK 也指出,2018 年面板產業面臨兩大關鍵挑戰:

一、大尺寸面板供過於求成常態:中國面板業者京東方與華星光電等下世代面板產能將在 2018 年後陸續開出,鴻海亦公告位於美國威斯康辛州的 G10.5 投資案,預計 2020 年可投片量產。若以 G8 以上產能計算,全球 40 吋以上 TV 面板市場已供過於求,但在需求上並未有相對應的出海口,故大尺寸面板供過於求將成為常態。技術與經營能力不佳的業者將面臨嚴峻挑戰,未來大廠之間新的合縱連橫也將出現。

二、提升附加價值成為當務之急:我國面板產業產值組成以大尺寸面板佔近七成、小尺寸面板佔三成,大、小尺寸面板附加價值率 2015 年分別為 24.1% 與 29.7%,大致與台灣製造業平均附加價值率 28.5% 相同。然而,由於早期大量資本投資的結果,使得附加價值組成以固定資本消耗為主,營業盈餘和受雇人員報酬所占比重偏低,不利整體產業升級與結構轉型,因此如何提升附加價值組成,將為新挑戰。

IEK 並提出三大策略建議,包含智慧製造系統整合、發展利基型產品、提升整體附加價值。由於 2018 年後大尺寸面板供過於求為常態,為提升競爭力,未來面板廠將轉型為系統整體解決方案的服務供應商。

IEK 認為國內業者除了應適當調整生產流程,根據客戶需求,藉由大數據分析或電腦數控系統等實現少量、多樣及客製化商品,並擴及到營運、管理、組織等層面,著重企業整體的經營彈性;也可朝向利基產品系統整合,增加整體附加價值。例如:車載市場具有高成長、訂單穩定的特性;醫療、航太面板雖出貨量不大,但規格特殊、品質要求也高,且具有高單價與高毛利的特性。

根據資料,2014 年台灣中小尺寸面板利基型產品僅佔總營收比重約 30.0%,但 2017 年預估將達 61.1% 以上,顯示國內業者已積極朝利基產品的方向發展,值得持續深化。

此外,IEK 分析我國面板產業附加價值率,大致與台灣製造業平均附加價值率相同,但營業盈餘率(營業盈餘/產值)僅 2%~5%,反觀日、韓等領導廠商持續朝向 AMOLED 等高精細、低耗能、結構簡單、高單價的產品發展,建議國內業者應提高布局具技術門檻的高階製程,創造差異化、利用技術升級提高本身產品與整體的附加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