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研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今日上午舉辦「眺望~2022 產業發展趨勢」零組件與顯示器場次,於會中預估未來雖有新應用帶動零組件產值持續成長,但也面臨全球零組件供應鏈重整挑戰;加上顯示面板、被動元件平均單價可能下滑,明年台灣電子零組件產業產值將力保 2.5 兆元關卡(或小幅衰退)。
工研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指出,2021 年台灣零組件暨顯示器產業產值預估為新台幣 2.5 兆元,成長率高達 19.3%;新應用帶動零組件產值持續成長,但也面臨如限電、淨零碳排、缺貨等議題造成全球零組件供應鏈重整。
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經理董鍾明表示,2021 年台灣零組件暨顯示器產業因受到終端系統產品出貨回溫,以及高階產品出貨比重增加的因素下,今年度產值較前一年大幅成長至新台幣 2.5 兆。
董鍾明進一步說明,未來隨著生活習性轉變,科技應用場域的轉換已然發生。以「家」為出發點的概念衍生了許多既有應用的變型與進化,包括通訊、工作、運動、甚至移動空間等,以家為場域的新應用型態帶給消費者全新體驗感受,而背後也帶來各式電子零組件之規格升級及市場商機。
不過,董鍾明也提到,明年終端產品成長力道減緩,雖伺服器、智慧型手機、汽車等需求可望持續成長,但筆記型電腦、平板電腦、大電視等需求可能出現衰退。加上明年部分零組件(如面板、被動元件)有的平均單價下滑的可能性,這使得零組件需求再度成長的難度提高。預估台灣明年整體零組件暨顯示器產業產業產值,將力保新台幣 2.5 兆元關卡(或有可能小幅衰退)。
另外,近年來全球零組件產業也面臨產業外部劇烈環境變化。首先全球產業正面臨近十年來最大的產業秩序重新定義,在地供應衝擊全球化的營運模式,供應鏈正悄悄進行裂解及重整。
董鍾明說明,雖然在分工體系下,台灣無法掌握整個供應鏈的完全自主性,但建議需透過與國外大廠的在地合作,仍能提高供應鏈的自主在地性,對於長遠發展具有穩定的基礎力量。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,來自於全球領袖針對淨零碳排的共識,促使終端品牌大廠加緊腳步實現零碳排產品,2050 達成淨零碳排已是不可逃避的責任,因此零組件產業面臨由材料循環、製程減耗、綠色能源等各方面的挑戰。
(首圖來源:群創)